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土地投资
关于提升土地资源对青海发展支撑力的思考
www.tudizy.com 来源:青海日报 时间:2013-01-17 09:11:15

  青海新闻网讯土地是我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虽然地域辽阔,但耕地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7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低于西部平均水平,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与建设用地空间不足的矛盾突出。要实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推进“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的宏伟蓝图,青海面临着既要转方式,又要提速度、稳增长的双重任务,离不开强有力的土地资源支撑。

  青海土地管理工作关乎国计民生。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青海。对于青海来说,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执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不仅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青海维护三江之源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负责任之举。做好青海的土地管理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努力破解资源保障难题,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提高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保障能力

  近年来,我省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国土资源部充分肯定了我省“全流程跟进、全方位服务”的用地报批工作;二是以三个百万亩工程为平台和抓手,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逐步实现了由数量到质量到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有力地推进了“三农”进程。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已经初见成效,湟水河流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12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工作今年30万亩建设任务已经顺利启动。三是农村土地征收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拆迁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了西宁站改及相关工程等动迁安置人数、规模历史空前的重点工程的用地需要;四是耕地占补平衡工作逐步实现了由“先占后补”到“边占边补”,正在努力向“先补后占”的制度要求转变。五是耕地保护制度创新进一步提升,先后出台了《关于简化和改进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规范性文件8个,《青海省土地整治规划》已经完成省级评审,近期可上报国土资源部审查。

  同时,我省土地管理仍然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用地的需求依然量大面广,建设用地的指标约束、资源约束和制度约束依然存在。从今后的需要和能够实现的情况分析,提高用地保障能力,需要开源节流,切实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

  盘活存量土地,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积极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走内涵挖潜的土地利用新途径。从国家综合监管平台数据看,我省“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的量仍然较大,说明我省内涵挖潜、盘活存量的空间也大。因此,有必要对往年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对闲置土地进行合理处置和利用。二是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工程用地标准》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从严核定用地规模,按照控制指标和用地标准审查各类用地规模,确保标准和指标有效落实;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对考核为优秀的地区,在分解下达次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给予倾斜和奖励。四是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置换指标潜力巨大。根据《全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统计,可利用的面积高达24万多公顷。应该加快编制复垦方案。

  创新工作方法,研究探索建设用地新途径。一是积极做好与国土资源部的协调沟通,力争国家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方面对我省给予倾斜;二是严格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管理,按照“一般项目靠挖潜,重点项目配指标”的原则,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及重点项目倾斜;三是通过地方政府做大做强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提高土地供应效率,通过经济指标核算,争取更多用地计划指标;四是积极做好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近两年,国家下达我省周转指标共1.4万亩,湟中、海晏、互助三县共安排指标近4000亩,剩余的1万余亩指标要加快项目落地。

  二、加强基础性工作,科学编制规划,依法合理利用土地

  目前,全省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一轮修编滞后,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特别是新一轮规划修编完成以后,各级政府要抓紧落实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保护资料、图件的实地核实,图、表、册档案的建立,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有关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图的三级备案,都需要监督、检查和审查。同时,制度创新需要强化。主要是土地复垦条例的贯彻实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群众保护耕地主体责任的发挥等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对土地整治规划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目前看,我们还需从更高层面来全面定位和布局,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安排项目的层面上。虽然与原来相比,无论是规划的范围、内容和目标,还是规划的手段和保障措施,土地整治规划外延和内涵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范围上,由原来分散、孤立的土地整治项目向全域整治转变;在内容和目标上,由原来主要以补充耕地为主,向增加耕地,提高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手段上,由原来单纯的项目立项、审批向项目管理结合挂钩试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荒滩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政策的结合转变。从而使规划的“规模扩展、内涵延伸、品质提升”,下一步,要加快推进全省24个重点县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年底前全面完成。通过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拓宽土地利用空间,促进依法合理利用土地。

  同时,要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规范”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奠定良好基础;要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积极推进我省集体土地流转。要通过土地整治提高耕地产能,使农业生产的比较收益有所增加。

  三、健全机制,完善考核,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共同责任

  中央明确要求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我省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但共同责任机制尚未建立,就地方而言,耕地保护体现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家之责,共同责任机制的建立形式大于内容。从当前看,我省违法用地的态势依然居高,面临问责的压力依然很大。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需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土地管理责任,行政一把手作为辖区内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起土地管理之责;需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通过签订保护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严格耕地保护监管的长效机制,以执法监察工作为平台,联合联动、主动作为,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早动手、早查处、早整改的前提下,按照差别化管理的要求,畅通先行用地渠道,确保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紧急避险、抢险救灾工程、国家投资及援青项目用地。(作者:韩良)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