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流转托管
清远的新探索:推进土地村内流转改革
www.tudizy.com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3-08-03 11:1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程东升;曹金姗;陈冲;陈桂芸 清远、连南、英德报道

  萤火村叶屋组位于清远市石牯塘镇东北,现有村民35户175人。在组建村民自治理事会前,在处理村务的时候,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召集家长会统一讨论,效率非常低下,也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因为,和其它农村地区一样,很多地方的村委会演变成了镇级政府的派出单位,成了传达上级政策的传声筒,基本丧失了村民自治的功能。

  为改变这种状况,2008年村组换届时,通过民主选举,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理事会,并选举了热心公共事业、群众威信高的叶时通老人为村组长和理事会理事长。萤火村叶屋组理事会成立后,经全组村民同意,制定了理事会章程,规定村中小事由理事会讨论协调解决,事关全体村民的大事,则一律通过家长会(户代表)进行表决。

  “该理事会在依法依规管理村务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对村中修路、修水利和村中红白喜事等大小事务进行有效的民主化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协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清远市石牯塘镇副镇长胡可敏说。

  这种做法大大释放了村民们的创造力,几年时间内,村民们的收入翻番,从贫困村一跃成为了富裕村。而且,这种在自然村创新设立村民理事会的探索,也被认为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村民自治模式。

  其背后更综合的背景是,在顺利完成上一轮扶贫“双到”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始新一轮扶贫。而清远市委、市政府也开始开展完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调研工作。

  清远石牯塘镇萤火村叶屋组等多地村民的村民自治理事会,会成为清远新一轮扶贫和2014年基层综合改革的主要模式吗?

  土地村内流转改革

  在理事会成立之前,萤火村叶屋组是个贫困村,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萤火村叶屋组理事会面临的首要任务。基于此,萤火村叶屋组理事会成立后,最大的动作是发起了一场针对土地的改革。

  1990年代初,为谋生存,叶屋组村民开始摒弃种植效益低的农作物,发展养猪、养鱼、种植砂糖橘、蚕桑等种养业,但按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要求,土地零散分散发包到各家各户,每户什么样的土地都有一点,什么样的种养业都不成规模,限制了规模发展。

  直到2010年春,全村最大的养殖户,养殖面积也只有5亩左右,且分散在多个地方,经营成本大,管理困难。显然,这种土地零散不连片的状态,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种养殖的效益却不高。这导致一直到2009年底,村民人年均纯收入才2000元左右。

  另一方面,从1990年代开始,一些叶屋组村民外出务工。2009年底,

  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比例达到了30%以上,这又导致村中丢荒土地达40多亩。

  同时,经过20多年的种养殖积累和外出务工收入,部分村民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些村民希望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在此背景下,基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自身所在乡村落后的强烈发差,促使村民们开始寻求自我变革。

  叶屋组现任理事长叶昌成回忆,2008年冬,理事会成员分头对村民进行走访,了解村民对村内土地改革的意见。

  统一思想是极其艰难的。理事会利用晚上村民空闲时间,组织村民代表召开家长会开展讨论土地改革议案。由于传统遗留造成村民各户土地数量不等、土地质量优劣有别等突出问题,各方进行激烈讨论,甚至争吵。

  在动员村民思想工作的同时,理事会还组织35名村民家长代表对全村所有土地面积进行丈量,测得水田130亩,旱地和山地772亩,鱼塘130亩。

  经过三十次的家长会,以及挨家挨户的思想动员,历经一年时间,全部村民终于通过了土地改革议案,决定将村民所有分散经营的自耕地和鱼塘全部收起来,按照每户人口数量重新连片承包给农户。

  为避免土地重新分配后因灌溉设施、道路重新调整带来新的纠纷,村民代表会上还决定在土地分配前,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规划主干道,利用集体资金修建几根路和灌溉渠道。

  叶屋村自发探索的土地改革,集中整合村内所有土地资源,彻底改变了该组村民以往零散的经营方式,利用土地再分配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与集约式发展。目前,村内35户人家的种养殖均上了一定规模。这直接带来的结果是,2012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5万元,全村有31户村民建起了新房,10户购置各类大小汽车。村集体也将重新分配后剩余的320亩山地以及30亩鱼塘发包出去,201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5.2万元。村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村民普遍过上宽裕的生活。

  “叶屋组进行村民自治后,土地在村内流转,原来政府无法协调的,村民自主进行调整,这体现了市场化机制。”在清远市扶贫办主任鲁小鹏看来,叶屋组的自治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对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将在全市推广

  当然,对于萤火村叶屋组理事会的成功,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陪同记者采访的英德市扶贫办有关人士认为,叶屋组有几百亩未开发荒山,可以为土地集约化改革提供腾挪空间,这是其土地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些不具备这种腾挪空间的地方,显然很难复制叶屋组的经验。

  此外,一些人担心村民自治,会削弱党政系统在基层的威信和领导权。

  英德市党政部门则对自治试点持乐观态度。

  启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英德市因势利导,在多个自然村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并完善了相关组织章程和村规民约,明确理事会成员各自分工,发挥成员各自作用,使村组事务管理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由村组长单打独干的局面,使很多“政府管不到、干部管不了、社会无人管”的老大难问题都迎刃而解。在村民理事会积极参与下,英德农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集体和村民经济增收加速,农村社会稳定。

  清远市政府对这种做法亦给予了肯定。

  据清远市政府有关人士透露,2014年开始,清远将在全市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原来的村委会将改成村镇服务站,由村民自发自愿地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推选出理事长等负责人,全权负责村里的事务。

  专家认为,清远市此举意在使政府从村级事务管理中退位,将自治权真正归还给村民,让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庄重地按下红手印,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打破了农村的“大包干”模式。而30多年后,由清远贫困村民们探索的村民自治和土地村内流转模式,不但给广东推行“双到”扶贫后下一阶段相对贫困地区的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可能,同时,这也或将为中国新时期很多农村地区的新一轮改革带来启示。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