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每日动态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丽水实践、丽水经验
www.tudizy.com 来源:农村土地和乡村振兴 作者:赵剑红 时间:2020-08-05 10:28:43

  摘要: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维度。多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和“八八战略”,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1]。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村容整洁”和“美丽宜居乡村”的升级版。从2003到2018年,浙江省15年久久为功,率先走向乡村振兴的背后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扎实推进[2]。“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2018年4月对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引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烈反响。

  丽水开府距今14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以好山好水好空气著称于世,是浙江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丽水又是“三农”大市,下辖九个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因此丽水既具有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又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传承。多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尤为如此”重要嘱托,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和“八八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两山”通道不断拓展,美丽环境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在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田园牧歌中贡献了丽水印记、丽水智慧和丽水经验。本文对此做出总结分析,以期对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

  一、丽水市“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美丽乡村建设15年实践历程

  浙江省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已历时15年,“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丽水市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15年美丽乡村建设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断积累、不断深化、不断提升的过程。以各个时期建设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下述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2007):以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阶段。

  从2003年开始,浙江省统一部署第一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的要求为:环境整治方面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对考核验收合格的示范村,每村以奖代补3万元。整治村的要求为:环境整治方面要做到“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整治村,每村以奖代补2万元。

  丽水市也开始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工程。2003年8月份,丽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意见》。历时5年,全市共建成39个省级示范村,91个市级示范村,整治村庄830个。

  第二阶段(2008—2010):以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内容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阶段。

  第一轮整治,农村面貌大变化,深受农民群众拥护。但从全省来看,5年时间也只整治了三分之一的村庄,没有机会整治的村庄群众,整治愿望非常迫切。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前5年村庄整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定。以全面惠及为原则,力争使全省绝大部分村庄环境得到较好整治,不再开展示范村创建。具体提出“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重点项目整治内容。要求安排补助资金到一个待整治村不少于24万元,其中浙江省里给丽水市每个村一次性补助15.4万元。

  2008年4月丽水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百千工程”,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意见》,以抓好“三清四改五有”1工作为重点。3年全市共整治村庄1140个。

  第三阶段(2011—2015):美丽乡村建设阶段,以“四美三宜两园”为核心内容。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2010年底,做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下发《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文件。指导思想是,围绕“四美三宜两园”2的核心要求,提出“规划先行、扩面提升、集聚发展、长效运行、全面惠及”的方针,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力促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丽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2011年6月出台了《丽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丽委办[2011]50号),全面部署落实各项工作举措。

  为实现“四美三宜两园”工作目标,丽水市组织推进“四个行动体系”建设3,见图1。

  图1丽水市“四美三宜两园”建设的“四个行动体系”

  致力于形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产业结构、农民生产方式和农村消费模式。努力争取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富饶秀美、人文昌盛、和谐安康的美丽乡村。

  2012年6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四边三化”4行动。整治四边区域“脏乱差”环境问题,推进四边区域洁化绿化美化。主要目的是要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和风景线;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和提高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生活品质。

  在全省“四边三化”工作的基础上,丽水增加了“两边”和“三美”,即“六边三化三美”,在公路边、铁路边、水边、山边、城边、村边等区域进行洁化、绿化、美化,实现城美、村美、房美,串成一条条美丽的沿途风景线。

  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为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又做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决策部署,从2014年起,力争用3~4年的时间,使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0%以上。

  2014年1月开始,在多起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及水灌余姚等事件背景下,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相关要求,做出“五水共治”5决策部署。绘就“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路线图,制定三步走时间表:2014—2016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2014—2018年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2014—2020年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2017年初,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做出2017年底全面剿灭劣五类水的战略部署。

  丽水市在“五水共治”工作中绩效显著。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保持全省第一;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率先全省完成清理垃圾河,治理臭河,消灭黑河,剿灭劣五类水工作;县级城区、市中心城区,达到20~50年一遇防御洪水标准;完成丽水中心城区排涝整治工程;开展县级城区防涝防洪综合整治;开展壶镇、碧湖和松古平原排涝工程;初步建立了节水型社会。

  第四阶段(2016至今):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阶段。

  2016年为推动“两美浙江”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省委省政府出台《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重要文件。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谋划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决定以打造全域大花园大景区,加快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旅游风情小镇,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提升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全面建成“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丽水市委市政府依据省里部署相应出台《丽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大花园创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面落实美丽乡村建设诸项工作。2017年8月,丽水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丽水市委关于打好五张牌、培育新引擎、建设大花园全力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的决定》,开启美丽幸福新丽水、秀山丽水大花园建设的新时期。

  2018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全面推动新时代新一轮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开启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

  2018年8月丽水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确定实施美丽城乡提标工程,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高站位推进乡村振兴,开启丽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二、丽水市15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分析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让丽水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全国仅有10个市获此殊荣),“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三美融合”(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不断推进,真山真水撬动美丽经济,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3]。

  1.农民增收稳

  2017年丽水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72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实现连续11年超过全省平均速度,增幅连续9年全省第一。

  2.农业增效显

  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优势凸显,2017年丽水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同比增长6.5%,在经营性收入中占比70.4%。油茶、蔬菜、笋竹、畜禽等主导产业产值稳步增长。到2017年共建成现代农业园区89个,居全省第一,建成4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2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市级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60个示范乡镇,1115家示范家庭农场、887个生态精品农产品,36个美丽牧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效应连年增长。全国首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入选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

  3.生态产业兴

  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深度推进,乡村生态旅游火热发展[4]。“生态+”农业、农村、农民深度融合,农家乐兴农、富民、旺业,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丽水市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有3800余家,全年共接待游客2787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营业总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4%。农民第三产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2017年11月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上,丽水市荣获首批“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创建示范单位”。

  4.创新创业旺

  适应经济模式新业态发展要求,以“双创”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培育农民新增收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广“遂昌赶街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体系、消费体系不断完善,农村电商服务站建设快速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不断完善。2017年全市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168.3亿元,同比增长49.6%,其中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92.3亿元,同比增长40.1%。打响“巧手丽人”来料加工品牌,推进“丽人加工”向“丽人制造”转变,2017年发放来料加工费19.5亿元,同比增长6.2%,2017年农民人均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7.0%,达到5597元,拉动农民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

  5.文化繁荣美

  全市181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占比94%。建成436个农村文化礼堂,村级文化活动室建有率达85%,285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实现村级文化普及均等。种文化和送文化结合,2017全年共开展送戏下乡1851场、送书下乡167942万册,文化走亲83场。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文化定制”服务,群众文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乡村春晚”被确定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引领全国。农村群众文化休闲生活极大丰富,农民文化建设自觉自信,乡风文明成风尚。

  三、丽水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成功范例分析

  丽水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秀美画卷激情展开,至当前已建成6个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1个示范县,共创建144个省市两级全面小康和新农村示范村、19个最美乡村,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村环境整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从2010年到2017年,丽水市连续8年获得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称号。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成功范例不断涌现。

  1.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利山村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是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畲族古村,全村共398户,857人,耕地面积735亩,山林面积9567亩。利山村山秀水美、空气清新,民俗文化特色鲜明。2009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068元,全村新建房屋寥寥无几,绝大部分村民还居住在泥木结构的破旧房里,加之多年来村集体经济薄弱,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直未有较好的改善。如今的利山是丽水市十大美丽乡村、浙江省模范集体村、长三角十佳乡村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和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3A级景区村。2012年10月10日利山新貌“白莲生处有人家”的美丽画面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凭着山水林田河和特色民族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设计,利山村成为休闲观光的慕名之地。山乡巨变发端于“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

  利山村2009年开始充分依托傍水依山的良好自然条件,以“诗画利山”为主题,全面统筹推进旧村改造、农民异地搬迁、中心村培育、美丽乡村等工程建设。2012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新村基本建成,彻底旧貌换新颜,成为林木拥抱、溪坑环绕的世外桃源。全村统一设计为徽派建筑群,白墙青瓦,马头翘角,村庄依山就势而建。此后依托美丽环境、传统产业、畲族特色历史文化谋划农家乐民宿旅游。乡村旅游民宿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已拥有435个床位650个餐位,2016年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仅此一项经营收入43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大幅度提高。

  2.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诗画小舟山

  青田县小舟山乡曾经是全省100个重点贫困乡镇之一,海拔400米,离县城26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境内有浙南保存最好的梯田500多级4000余亩。小舟山资源最大特色是原真的高山峡谷、台地与人工梯田、世界农业遗产稻鱼共生。

  2013年3月,小舟山乡生态梯田“爱心油菜花”一炮走红。2014年小舟山乡政府继续尝试发展景观农业,实现了从种田到卖风景、卖创意的转变,拉开小舟山农旅融合发展序幕。2014年3月份,客流量达5万多人次,农家乐接待游客量达1万多人次,旅游相关收入50余万元。自此创意耕种农业兴旅一发不可收,规模、内涵、品位长足发展,“诗画小舟山”成为人们休闲向往之地。吸引了徐悲鸿弟子何玲娟女士、中国美院博士生导师等创客在这里玩转大地艺术。油菜花旺季日客流量最多破3.2万人次,车辆停靠连绵几公里,吸引媒体50余家。小舟山农旅融合美丽经济绚烂起舞。

  其主要特点为:(1)创新创意经营农业。起步阶段由政府主导发展创意观光农业并进行旅游推广。政府主导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统一规划。(2)工商资本供血做强。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吸引力后精准招商,陆续引进4家旅游开发公司集团式开发,注册总资金达2.88亿元,资金和人才合力共促农旅融合各项目落地。农旅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商业运作主导,由自然观光型发展模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多元业态综合型旅游模式转变。(3)现代手段主动营销。运用现代传媒,多形式多主题多平台加大营销,提升诗画小舟山知名度美誉度。

  2017年,小舟山创意油菜花梯田景观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金奖,获农业部“中国美丽田园”十大梯田景观称号,被浙江省农业厅、旅游局联评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3.乡村漫游典范:美丽笕川·花花世界

  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曾是有名的香菇村,但香菇产业日趋萎缩。2016年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只有80万元。2016年初笕川村拆掉破旧香菇棚60多个,以每亩800元租金从300多农户手中流转500多亩土地,投资1000多万元种“花海”,300多万元建成浙江省首列环观花海休闲小火车。农景变风景,田园变花园,花海·小火车项目首战成功。5个月时间为村集体带来1千万元收入。2016年冬天,趁花海休眠期,3天时间笕川村集体和村民再次众筹入股3000万元,启动建设新项目,踊跃认股分享花海红利。请专家进行系列创意设计,完成灯光秀、儿童乐园、摩天轮、婚纱摄影等10多个项目。2017年大年初一,笕川花海单日门票收入达31万元,5日吸金120万元,游乐项目也迎开门红。2017年5月笕川花海婚纱摄影基地建成营业,7月水上乐园开业……笕川花海田园综合体模式走出稳健发展之路,成为全省农旅融合的亮点,全国美丽田园的样本。吸引了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30多家媒体对它进行报道。

  其主要特点是:(1)村两委因地制宜民主决策。村两委基于本村的发展历史、发展基础、地理位置,充分调研,集思广益,形成美丽乡村对接美丽经济思路,众筹建设新项目等,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议表决通过,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2)科学规划创意创新。花卉品种花海布局,全国首创的小火车,在浙大专家的设计引领下实施,“花海+”一系列田园综合体的项目前期都经过充分的论证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最终完成花海灯海视觉享受到游乐体验的转型升级,资金众筹等机制创新。(3)村民积极共享共建。前期科学决策花海项目初战告捷,示范引领下村民参与自主性高涨,众筹认股踊跃,成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股东,并有200多个岗位实现本村就业。

  4.全面保护利用复活古村落:下南山村

  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下南山村古村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依山就势,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市级文保单位。2004年整村搬迁下山入新居,留存的古民居群随时间流逝逐渐损毁日趋衰败。2013年,下南山村被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35幢古民居得以抢救性修复,古村较好保存了原貌。2016年,区农办、碧湖镇联合引进浙江联众集团入驻下南山整村开发打造古村落原生态度假村。

  其主要特点是:(1)政企联合,共享共赢。村集体、村民以现有土地、房屋及设施的使用权作为出资,工商资本以“古村+众创”开发建设和运营,三方共享共赢。(2)依托传统,创意设计。保留村庄原生态风貌,修旧如旧就地选材,突出传统小石磨、瓦罐排水、小瀑布等细节。突破传统经营业态,融合餐饮、咖啡吧、书吧、讲堂、农超、养生、手工等多种服务形式,打造平台型业态。(3)依托传统产业,农旅融合。以系列农事节庆活动、农产品采摘、休闲农业观光等促进黑炭杨梅特色产业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

  2017年国庆长假试营业以来,共接待游客22000余人次,营业收入130余万元,国庆长假、春节期间,客房入住率100%。2017年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获SMART国际乡创峰会“年度最佳乡村复兴”奖,成为丽水“大花园”又一张“金名片”,成功探索绿色发展、特色发展活化古村落的有效路径。

  四、丽水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考察丽水市15年乡村建设的实践历程和成效,分析蓬勃涌现的成功范例,我们看到丽水人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深深地刻下了丽水印记、丽水智慧和丽水经验,值得总结和汲取。

  1.注重科学规划引领,整体系统又不失特色

  在实施省“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丽水市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编制形成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点规划、建设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在城乡一体化原则指引下,确定村庄布局规划,并与村庄建设规划统一,并注意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避免行动盲目和无序。高度重视规划的规范指引作用,精心组织实施落实规划。

  于此同时注重规划的个性特色。根据资源禀赋、人文特色、乡风民情,按照“一市一品牌,一县一主题,一路一特色,一村一景致,一派好风光”工作总要求,从山区实际和优势出发,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全市以“秀山丽水、诗画田园、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为美丽乡村建设主品牌,各地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建设主题:莲都“秀美乡村”、龙泉“诗画乡村”、青田“美丽村居”、云和“山水童话乡村”、庆元“低碳家园”、缙云“幸福家园”、遂昌“中国洁净乡村”、松阳“田园松阳”、景宁“魅力畲寨”。丽水美丽乡村错位发展,多姿多彩、亮点纷呈。

  2.注重稳扎稳打,点线面循序推进

  综合考虑整治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建设的深度以及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等,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丽水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到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从点开始连点成线连线成面[5]。

  “点”上:一方面抓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项目创建、最美乡村评选,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和利用,中心村培育和“花样农家”创建等为载体,全市十二五期间每年创建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评选3个最美乡村,创建100户市级“花样农家”样板;从2017年开始每年创建6个示范乡镇,20个示范村和20个示范经济项目,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命名并分别给予奖励。一方面抓历史文化古村落复兴。2013年起,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存,启动历史文化村落51个重点村和260个一般村项目(省里对每个重点村给予15亩建设用地指标)。另一方面,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目前已有近100个历史文化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

  “线”上: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的要求,突出村美、房美、业美,推进实施美丽村庄、美丽民居、美丽公路、美丽业态等10大美丽工程,建设一批具有处州民居、自然环境和人文产业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提升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目前已建设完成2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73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六边三化三美工作全省考核连续4年第一名。

  “面”上:一是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行村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将农村垃圾保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已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村880个。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通过2014—2016年3年时间的努力,投入30多亿元完成2342个村的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受益农户47.9万户,行政村覆盖率95%。2014年度、2016年度分别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市。

  点线面综合整治,丽水形成了“村点出新、沿线出彩、面上美丽”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

  3.注重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互促,实现民富村美

  整洁优美的村庄环境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经过几轮“千万工程”整治,从垃圾收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沟清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三清四改五有”“六边三化三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到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推进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和污水处理网等一体化综合整治建设,广大乡村村容整洁环境优美。

  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基础,富民是要义。丽水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十分注重美化环境与产业富民的结合,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的转化。一是抓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发展。通过实施“生态精品农业六大行动”,推进农旅大融合,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升和拓展产业化发展水平。二是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来料加工、电子商务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三是抓农民的创业和就业。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和转移就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四是抓农民增收的助推工作。通过组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主题活动,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4.注重传承乡土文化血脉,实现乡风文明

  生态宜居不仅表现在环境上的宜居,也表现在文化上的宜居。丽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保护农村生态,改善人居环境,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丰硕成果,在优化县域村庄布局和农村社区布局的基础上,围绕提升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扩大中心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和辐射范围,加速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另一方面注重延续文化底蕴深厚的田园风貌,延续乡村弥久的文化气息,延续农耕文化,留住乡愁温暖。丽水各地乡村在长期发展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结构,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如莲都的莲文化,青田的石雕文化、侨文化,龙泉的青瓷文化,缙云的皇帝文化,景宁的畲族文化,松阳的田园文化等等,各地也形成不同的民风、民俗、乡规民约,这是他们的文化基因,也是乡村的文化底蕴,对村民的精神文化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挖掘乡村丰富的历史文化特色,注重挖掘乡风民俗,农事生产、传统手工制作、戏曲民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特色文化村建设成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有力文化支撑。农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长。

  5.注重政府主导的同时尊重群众,依靠民资,实现共建共享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工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政府主导责无旁贷[6]。15年来丽水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一届接着一届干,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建立工作协调小组,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部门综合协调、专业部门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大创建力量、创建资源整合,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行动纲要、建设标准、监督检查、考核验收等一系列的制度体系,不断加强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要素保障。资金支持:从2011年至今,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达150多亿元。用地支持:要求各地确保用于农村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大于当地可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的10%,其中农村住宅改造建设的指标不少于5%,农村土地整理特别是整村搬迁所得的复垦指标优先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主体,最终要让农民享受到建设红利,因此必须发挥农民主观能动性和参与自觉性。丽水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组织坚持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基层民主,交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主动权于群众自己手上,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个大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丽水在实践过程中既注重科学运作,又顺应时代要求,广泛争取市场多元投入。引导广大浙商、丽商、乡贤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鼓励他们既共享家乡乡村振兴的红利,又树立回报桑梓、乡亲的“丰碑”。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