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每日动态
耕地“坟头”一律清除?12亿亩耕地“集中连片”,农民葬在哪?
www.tudizy.com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1-09-22 09:21:12

农村耕地在二轮承包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既是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不受损,也是为了稳定粮食安全不动摇,在今年九月一日,新修订《土地管理法》出台,对于耕地的管理将会更细致、更严格,治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力度更大,比如耕地建房、建坟等都要清除。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经济司负责人邱天朝、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姜大峪、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介绍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并答记者问。

规划目标任务,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2030年,12亿亩高标准农田全部建设完成,主要集中在13个粮食主产大省,全国分成7个大区,分别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青藏区。

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形成一批“一季亩均千斤、两季亩均吨粮”的口粮田。

集中连片,主要是这七大区域耕地平整,容易连成片区,易于耕地集约、集中,也利于大机械化作业,但是同时这些区域的农村由于山地较少,平原较多,公墓设施较少,农民过世后大多都是葬在了耕地里。

目前,不论是黄淮地区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耕地里坟头较为常见,从南方山区坐着往北走,过了耕地越平,坟头越多,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丧葬现象,不论是以前的土葬还是现在的火葬,基本上农村还是以棺葬为主,或者是称之为“二次棺葬”,埋在耕地里形成一个个新坟头。

而现在建设12亿亩高标准农田,这七大地区的耕地势必要进行严整,首先是集中连片,就要打破原先农村土地零散的局面,或者会大范围推进“一户一田”,加速耕地流转;其次为了排涝防旱,耕地要进行平整,土壤要进行改良,为此财政预计每亩地投入3000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

那么,现如今耕地上的坟头势必一律平整,将杜绝再一次建“新坟”。9月1日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内容也有关于耕地建坟的条文,禁止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

《殡葬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禁止以下建造坟墓: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三)水库及河流堤坝附近和水源保护区

(四)铁路、公路主干线两侧

主要是“三沿六区”内,现有的坟墓,除受国家保护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墓地予以保留外,应当限期迁移或者深埋,不留坟头。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好事,既能增加粮食的产量农民的收益,还能把饭碗捧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保障粮食安全,但是农民以后“葬”在哪里?

目前,许多地区都在提倡“生态葬”,花葬树葬,但是并不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老百姓固有的“入土为安”,生有所居,死得其所,“死无葬身之地”这是最大的恶意,现在农村公墓缺少,配套不完善,甚至还占用耕地,让农民老去时无处所葬,因此现在还是大多葬在农田之中。

但是这与12亿亩的高标准互有冲突,所以耕地中的现有坟头一律清除就变成了现实,这也已经在多地开始实施,建公墓、骨灰堂,鼓励生态葬,同时加以清除老旧坟墓,迁出“三沿六区”之外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农民早做准备。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