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三农快讯
种一次收多年:神奇的多年生水稻如何炼成
www.tudizy.com 来源:中国土地资源网 时间:2021-11-02 12:07:16

原标题:种一次收多年:神奇的多年生水稻如何炼成

多年生稻只需栽种一次,从第二年(季)起无需犁田耙地、买种子、播种育秧和移栽,只要田间管理就可实现多年的稻作生产,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

多年生稻实现了水稻轻简化生产,在药肥双减和劳动力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对维持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长山 杨静 杨牧源

  栽种一次,可连续收割多季;省种省力,实现轻简化生产……经过云南科研团队持续攻关,水稻育种创新技术多年生稻持续测产结果达到预期目标,取得进展。

  专家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对保障粮食生产、维护生态安全、减少劳动力投入等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在适宜地区示范推广,让此项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实现硕果飘香。

云南省元江县南洒村梯田多年生稻“云大107”示范区    杨静摄/本刊云南省元江县南洒村梯田多年生稻“云大107”示范区    杨静摄/本刊

  像割韭菜一样种一次可收割多季

  稻穗低垂,稻香扑鼻。

  “测产专家组经过一整天的努力,按照农业农村部超级稻测产方法,随机抽取三块田实割测产。多年生稻‘云大107’示范区第二季平均亩产464.8公斤,加上上半年第一季平均亩产655.65公斤,早晚两季亩产达1120.45公斤。”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章秀福在现场宣布。云南推广部门专家介绍,这是迄今为止“云大107”大面积种植的最高产量,标志着该品种在红河流域梯田种植获得极大成功。

  10月24日,在云南省元江县南洒村梯田多年生稻“云大107”示范区,水稻测产专家组对由云南大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及元江县乡村产业发展中心等实施的多年生稻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章秀福说,测产结果显示,多年生稻技术成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云南省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联合相关单位艰苦探索,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创制建立了多年生稻理论体系,正在创新集成多年生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据介绍,多年生稻突破传统耕作方式,是水稻育种的创新,团队培育的“云大107”等品种试种取得明显增产增收。胡凤益说,多年生稻技术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发达的地下茎培育的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耕作栽培技术,具有苗株健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它只需栽种一次,从第二年(季)起无需犁田耙地、买种子、播种育秧和移栽,只要田间管理就可实现多年的稻作生产,可连续收割两季或通过越冬后收割几年。

  胡凤益团队1997年开始进行多年生稻试验。2016年开始大田试验,在多年生稻的适应性、稳定性和丰产性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各环节进行验证。

  岩温龙是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的水稻种植户,3年前开始种多年生稻,年亩产量与杂交稻差不多,种植节省了育秧、插秧等环节让他十分高兴。他说,种这种水稻省人工、省时间、省精力。

  “三年多的试验显示,多年生稻在我国南方很多省份适宜种植。其米质优良,单季亩产500公斤左右,在中低海拔区域有较好适应性。”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道金荣说。

  目前,云南已有14个州市76个县市区种植多年生稻,累计种植10万亩左右。胡凤益说,在云南勐海县的试验田里,2016年种植的多年生稻仍正常生长,每亩年产量1000公斤左右,今年将迎来第11次收割。

  为水稻绿色生态低碳发展

  开辟新途径

  安徽农科院研究员吴文革介绍,该多年生稻种植技术模式,不仅有利于稳定稻作面积和产量,而且能为绿色生态低碳粮食丰收技术开辟新途径。

  据介绍,粮食作物从其多年生野生近缘种被驯化成一年生栽培种,为人类繁衍和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但是,每年翻耕的一年生作物生产方式带来种子成本增加等问题,还面临生产环节繁多、劳动力短缺及成本上升等问题。

  “多年生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必将助推作物野生近缘种从头驯化的研究,在保留其优异特性的前提下,加快选育更符合人类未来需求的作物品种。”胡凤益说,多年生稻实现了水稻轻简化生产,在药肥双减和劳动力价格飙升的背景下,对维持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元江县南洒村村民主要农业产业为水稻生产和养牛。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种植多年生稻可实现种一年收2季稻谷和3次稻草,还可连续多年多季收获,实现了种养结合。

  道金荣认为,多年生稻技术稳定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减小水稻面积萎缩的压力。加之推广“多年生稻+鱼、鸭”等综合种养绿色技术模式及“多年生稻+肉牛”种养结合循环模式,能实现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维护稻田这一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种类。

  专家认为,多年生粮食作物种子投入少,利于土壤耕作层的修复和保护,尤其是对水肥的利用率高。胡凤益说,多年生稻与生态系统处于共生状态,能维持中等水平的生物多样性。我国有大量的坡耕地和丘陵山区等低产田,这部分土地瘠薄,一般不适合常规的粮食生产,但多年生粮食作物根系发达、生长期长,对水肥等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在这类土地上种植优势突出,易获得较高的产量。

  助力推广实现硕果飘香

  近年来,胡凤益团队深入村寨,在田间地头就多年生稻栽培及中后期管理技术进行现场实操培训,从育秧、栽插密度、施肥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讲解指导,让试验示范片区的稻农快速了解和掌握多年生稻种植技术。

  目前,云南大学已培育出“多年生稻23”“云大107”等适应多个生态区的多年生稻品种,累计试验示范应用12万亩。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自2018年组织在全国南方稻区的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对多年生稻进行试验示范。多年生稻技术也已在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开展试验示范,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章秀福说,多年生稻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品种不断成熟,类型不断丰富,示范面积不断拓展,但被各方接受,仍需要时间,目前仍需加大扶持和推广支持力度。

  测产专家组认为,多年生稻要大面积应用,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克隆和解析多年生性状的调控基因,实现多年生性状的越冬再生、再生发苗,以及年际间稳定表达的精准调控等基础科学问题;选育适应不同生态区的本地化、多样化的多年生粮食作物品种;集成创新以免耕为核心的多年生粮食作物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包括杂草控制、土壤水分管理、农机农艺融合等技术;需组织联合全国相关的科研部门、农技(机)部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对多年生粮食作物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推广面积不足是较大瓶颈。”胡凤益说,2016年开始推广多年生稻的试验示范,推广四年以上的仅有勐海、孟连、新平等地,推广面积不足。部分种植户注重经济效益,在种植一季后会选择种植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

  目前,多年生稻在突破多年生性的遗传机制、越冬再生性机理等重大基础科学研究及创制本地化、多样化的品种和集成创新绿色轻简化作物技术等方面仍需加强,专家建议加大支持力度。

  道金荣认为,目前试种结果显示,多年生稻在长江以南中低海拔地区种植效果好,应进一步加大对多年生稻项目推广支持力度,组织全国相关科研、农技、新型经营主体在适宜地区开展试验示范及推广。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