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求信息 | 新闻资讯 | 土地挂牌 | 矿权挂牌 | 土地问答 | 土地贴贴 | 视频新闻 |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土地资源网 > 农地保护
依法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www.tudizy.com 来源:农民日报 时间:2022-06-28 10:35:24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这部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法律的顺利出台,为依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制定出台黑土地保护法的重要意义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礼物。我国的黑土区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4,商品量约占全国的1/4,调出量约占全国的1/3,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长期高强度开发利用,加上风蚀、水蚀等侵害影响,导致黑土层厚度和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沙化、盐渍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对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带来一定风险。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各种风险挑战,凸显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特别需要发挥黑土地在确保稳产保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特殊政策措施。制定黑土地保护法,将黑土地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制度,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修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黑土地保护法的主要特点和亮点

  一是坚持长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保护黑土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黑土地保护法,落实党中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立法明确黑土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的导向,实行严格的黑土地保护制度,强化黑土地治理修复,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二是把行之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政策转化为法律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实施一系列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通过制定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开展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实效。制定黑土地保护法,总结耕地保护实践经验,把利国惠民的黑土地特殊保护制度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强化科技支撑。黑土地保护工作具有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建立和完善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黑土地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加强科技支撑,把握自然规律,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做到用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恢复并稳步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为主体、多元参与的黑土地保护格局。保护好黑土地,是四省区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压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确保落实;建立黑土地保护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增强黑土地保护的协同性;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保护好农民利益,调动农民开展黑土地保护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黑土地保护,做到广泛参与、多元共治。

  三、黑土地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确定本法的适用范围。一是突出重点,明确本法保护的是黑土地所在四省区内的黑土耕地,并要求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发历史等因素,按照最有利于保护和最有利于修复的原则,在国家层面统筹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在黑土地保护规划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二是做好法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法与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湿地保护法、水法等有关法律的关系。

  第二,加强统筹协调。一是明确政府职责,规定国务院和四省区人民政府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统筹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要求四省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环境负责。二是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有关部门组成的黑土地保护协调机制,加强协调指导,明确工作责任,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实。三是坚持规划引领,要求将黑土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黑土地保护规划,并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

  第三,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一是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本法的重要立法目的。二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黑土地应当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生产。三是与永久基本农田制度相衔接,要求黑土层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黑土地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

  第四,加强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一是鼓励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明确国家采取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服务。二是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要求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加强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黑土地质量提升措施,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三是加强黑土地治理修复,要求采取综合性措施,开展侵蚀沟治理,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开展沙化土地治理,加强林地、草原、湿地保护修复,改善和修复农田生态环境。

  第五,强化基层组织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保护义务。一是明确黑土地发包方职责,要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黑土地等行为。二是明确生产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的义务,要求生产经营者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积极采取黑土地养护措施。同时,对国有农场的黑土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明确农业生产经营者未尽到黑土地保护义务,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可以不予发放耕地保护相关补贴。

  第六,建立健全黑土地投入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奖补机制,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积极支持黑土地保护需要。二是建立健全黑土地跨区域投入保护机制。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活动,并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七,强化考核监督,加大处罚力度。一是建立考核监督制度,明确国务院对四省区人民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将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要求有关部门依职责联合开展监督检查;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就黑土地保护情况依法接受本级人大监督。二是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黑土地资源,禁止盗挖、滥挖和非法买卖黑土。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保护黑土地资源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三是对破坏黑土地资源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规定违法将黑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盗挖、滥挖黑土,以及造成黑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依照土地管理、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四、切实做好黑土地保护法贯彻实施工作

  一是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四省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耕地资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和“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增大,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充分认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确保党中央稳产保供的要求落到实处。要进一步贯彻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二是要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着眼长远、尊重规律,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既要发挥黑土地的优质生产能力,多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又要抓紧开展治理修复,让多年来透支的地力得到恢复和提升,还要推广科学的耕作方式,因地制宜开展保护性耕作,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我们既要保障当代人吃饭,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真正做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坚持统筹协调、综合施策。保护好黑土地,既要靠政策、投入,又要靠法治保障,还要靠科技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挥政府在政策规划、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上的主导作用;要完善黑土地保护投入保障机制,依靠广大农民,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要落实“藏粮于技”要求,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切实提高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要抓紧制定配套规定,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黑土地保护法是面向四省区的“小快灵”立法,法律出台后,有关方面要按照立法法的要求,加快推进配套规定的制定、修改工作,确保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有效衔接。同时,要做好法律的学习宣传培训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黑土地保护的良好氛围,确保取得最佳的实施效果。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感动 赞赏 拍砖 愤怒 搞笑 鄙视 高兴 路过
 
 新闻推荐
·中国土地资源网投稿相关约定
·惠农政策如废纸——友谊农场农工负担为何越来越重
·土地托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中国土地资源网会员权限公告
·福建晋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调查
·对“户口未迁出的出嫁女” 如何分配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思考
·中国土地资源网钻石会员充值
·西乡县国土资源局 中秋国庆两节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 生产集中执法行动
·土地审批“放权”不“放松”
·山西娄烦县假招商真挖煤 发生塌方派人封锁现场(图)
 赞助商

设为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友情连接 | 投搞启示
本站联系QQ=>编辑:有事点这里,QQ号码:794503414 业务1:有事点这里,QQ号码:511860292 业务2:有事点这里,QQ号码:282351014 网站合作:有事点这里,QQ号码:64991741
Copyright © 2008-2024 Tudizy.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土地资源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107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