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从产、城、人出发,在完善交通规划体系、全域综合治理,赓续历史文脉方面做足文章,坚持“三宜”原则,为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夯实规划基础。 多式联运,“产”宜销。依托“双廊三港一群多节点”构建“物流+枢纽+网络”物流体系,布局港口物流作业区、集装箱铁水联运中心、现代物流交易区、临港高端装备产业园,8个重点物流园区完工建设。盘活谢一矿区及九龙岗、蔡家岗站1200亩用地打造公铁联运基地,“铁海联运”(宁波方向)班列从蔡家岗公铁联运基地完成首发,突破传统运输模式的单证流转和货物倒箱换装限制,外贸进出口承运全程“一箱到底”,单个集装箱较之前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50%。 综合治理,“城”宜居。以“生态修复+土地整理”焕新村庄肌理,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1.3万余亩,打造绿美江淮示范点2个、绿美矿区3个、森林村庄134个。结合“批、储、供、用”图斑,打通高压走廊、建筑退让、水系与开放空间隔阻,释放点状布阵“泛开放”空间,城市“金角银边”变“蓝绿空间”,建成口袋公园30个、城市绿道23公里、绿线2.23平方千米。 文旅融合,“人”宜游。全市434处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城市紫线保护范围1.40平方千米。构建“一线、三区、十点”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打造楚文化研究基地和旅游节点,千年古寿州窑、淮南战国楚王陵、黄歇墓—春申湖公园等特色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发展以“周边游”为主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199个,招引特色文旅、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新兴产业54个,胡胡家生态园、焦岗湖鲜果港休闲旅游示范点入选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
|